2016年10月12-14日,2016年中國沼氣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德沼氣合作論壇在泉城濟南圓滿舉辦。會議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主題,齊聚400余行業精英,展開了沼氣產業政策、科研成果、模式推廣和市場開拓的學術交流。中國沼氣學會常務理事、四方光電(武漢)儀器有限公司董事長熊友輝博士作了《測控技術助力沼氣工程升級轉型》的主題報告。
100年前,人類的三大死因是肺炎、痢疾和流行感冒。會議上,熊博士以別開生面的角度,將沼氣工程體系中的厭氧發酵裝置、全自動燃氣鍋爐、沼氣提純及沼氣工程測控系統分別類比為人體的“消化系統”、 “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和“大腦及神經系統”,分享了其對沼氣工程系統的深刻見解。
談及目前國內沼氣工程運行現狀,報告認為我國沼氣工程主要在“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上出現了問題,表現在中高溫系統不運行、常溫發酵;“感冒,咳嗽”, 上氣不接下氣的現象上。此外,國內沼氣工程缺少必要的傳感單元,缺乏可靠的控制系統,缺乏優化測控的模型算法以及缺乏全面的工程系統統籌,亟待推動沼氣工程測控系統在沼氣行業推廣應用。
針對上述問題的解決和優化方案,報告提出了供給側改革,測控系統提升沼氣生物天然氣效益的觀點,同時分享了頗多國內外沼氣工程轉型升級典型案例。
國外經驗表明:生物天然氣可以做到低于2元/m3的生產成本,具備與天然氣進行主場競爭的可能性,而且可以生產有機肥。從競技場、亮點、途徑和實施步奏構成的經濟邏輯來看,沼氣生物天然氣工程具備市場化的可能性。
從不同沼氣成分提純效益分析來看,優化測控直接提高20%的毛利潤,而疏于管理直接造成20%的利潤下滑,直接虧損,直觀反映了優化測控與沼氣提純的必要性。而測控目標具體可以體現在四點上:1.甲烷含量;2.甲烷回收率;3.廢熱回收等。
zui后,熊博士提出了以下三點總結:
1.沼氣及生物天然氣工程作為能源和環保工程需要從整個生產過程的有機整體考慮,需要有集中的測控系統支撐才能實現運行。運行是實現市場化的前提。
2.需要從整個能量平衡角度,加強沼氣生物天然氣工程的熱控技術和裝備的研究。不要停留在原生態,不要畏懼高溫。
3.加強厭氧發酵、提純過程的測控技術研究,可以顯著提高沼氣和生物天然氣工程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