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2025開年,DeepSeek幾乎刷屏全球,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短短30天內,DeepSeek發布了多款大模型,如DeepSeek-V3、R1、Janus-Pro等,這些模型在160多個國家的應用商店中登頂,甚至在一夜之間抹掉了美股萬億市值。目前,其已成為最快突破3000萬日活的APP!對于氣體檢測行業來講,它的出現是否將會通過深度學習算法與大數據分析,為行業提供從需求預測、供應鏈優化到應用管理的全鏈路解決方案?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對話這強大的AI軟件,看看它是否能幫我們更快地...
3-27
在復雜的工業生產環境中,電氣設備的防爆功能至關重要。它如同一道堅固的防線,有效防止因電氣火花或高溫使自身成為點火源而引發的爆炸事故,保障人員生命安全和企業財產不受損失。2014年,江蘇昆山某金屬制品公司因缺少泄爆裝置,導致鋁粉塵云高溫引發的重大爆炸事故,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3.51億元;2018年,臨沂某石化公司因使用的非防爆電器產生電火花,引燃了泄漏的液化石油氣,導致重大爆炸事故發生,造成10人死亡,9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4468萬元;2022年,四川...
3-25
項目背景SCR(選擇性催化還原)方法是目前火電、水泥、鋼鐵、焦化等企業脫硝領域最為成熟有效的一種技術。在290℃至430℃的溫度區間以及催化劑的協同作用下,NOx與氨(NH3)會發生化學反應,將NOx轉化為氮氣(N2)和水(H2O),從而顯著減少NOx的排放。通常情況下,NH3與NOx之間的反應效率能夠達到95%以上,但未參與反應的NH3會形成所謂的“氨逃逸”現象。氨逃逸不僅會降低生產效率,還會對環境和人體健康帶來潛在的威脅。本項目位于滄州的一座大型火力發電廠內。為響應國家超...
3-20
全球市場份額位居前列根據YoleIntelligence《GasandParticlesensors2024》報告,2023年四方光電全球粉塵傳感器市場份額達17%。作為科創板上市公司,公司深耕智能氣體傳感器領域22年,聚焦光散射、自動粒子識別(API)及鞘氣保護結構三大核心技術,構建覆蓋消費電子、工業、汽車、醫療四大領域的完整產品矩陣。核心技術構筑競爭壁壘1.光散射技術空氣中的顆粒散射入射光,強度與粒徑正相關。含顆粒空氣經采樣口進入光敏區,粒子散射光生成脈沖信號,光敏器件接...
3-20
快速在線多組分氣體檢測技術對各種工業過程控制至關重要。傳統的多組分氣體分析技術包括氣相色譜法、質譜法和紅外吸收光譜法。氣相色譜儀的檢測速度太慢,質譜儀過于精密且十分昂貴,紅外吸收光譜分析儀的可測量氣體種類非常有限,這三種傳統檢測設備均存在明顯缺陷,難以滿足工業過程控制的實際應用需求。因此,在工業過程控制領域,迫切需要發展更加適用的多組分氣體檢測技術。四方光電(武漢)儀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方儀器”)自主研發的新一代產品LRGA-3200EX原位激光拉曼光譜氣體分析儀,具有測...
3-14
隨著汽車數量激增,尾氣污染已成為大氣環境的主要威脅。柴油車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和顆粒物(PM)不僅危害人體健康,還會加劇溫室效應、破壞臭氧層。為應對這一挑戰,國家實施了史上最嚴的國六排放標準——2023年7月全面推行的國六b標準,將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大幅降低41.7%,嚴控至每公里35毫克。柴油車尾氣處理的核心技術是“顆粒捕捉器(DPF)+選擇性催化還原裝置(SCR)”的組合。其中,SCR系統如同“凈化器”,通過噴射尿素將有毒的氮氧化物轉化為無害的氮氣和水。而這一過程的關鍵...
3-14
1.摩托車國五標準排放測試系統的需求與痛點我國是摩托車生產和使用大國,摩托車保有量約占全國機動車總保有量的20%。摩托車對高比功率輸出的需求以及缺乏精密的發動機結構和排氣后處理裝置,導致摩托車成為燃燒副產物的強烈排放者,具有很大的健康風險。排放標準升級是機動車污染減排的主要驅動力。自1994年開始,我國摩托車排放標準已從第一階段執行到第四階段,CO、THC和NOx的排放總量分別削減了約97%、97%和77%。為了進一步削減摩托車尾氣污染物排放,2024年10月31日生態環境部...
3-14
在鋰電池生產過程中,NMP(N-甲基吡咯烷酮)作為一種重要的溶劑,被廣泛用于溶解PVDF(聚偏氟乙烯)等粘結劑,以制備正極漿料。然而,NMP具有腐蝕性,對生產設備和鋰電池性能會造成影響,需要通過烘烤工藝將其去除,通過實時監測NMP濃度優化涂布、烘干等工藝流程,既能監控產品質量,也可保證生產過程的穩定性。同時,NMP易燃易爆,當濃度超出爆炸極限時,易引發安全事故。由此可見,檢測NMP濃度直接影響著電池性能、設備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時,從鋰電池生產中90%以上的NMP可回收的經濟效...
3-10
一、氨的生產和主要用途氨是世界上生產及應用最廣泛的基礎化學品之一,目前全球年產量約2.5億噸,主要通過哈伯—博世法以化石能源為原料生產。全球產能集中在中、印、俄和美四國,其中中國產能居全球首位,2023年占全球、亞洲和東亞產能的比例分別為32%、54%和79%。全球80%以上的合成氨用于生產化肥,而在中國,合成氨主要用于農業(占比71%)、工業(占比29%)和儲能(占比不足1%)。此外,合成氨還用于生產塑料、纖維、炸藥、硝酸,以及作為染料和藥品制造的中間體。二、合成氨生產工藝...
2-28
隨著國家“雙碳”戰略目標的推進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開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碳排放量核算工作。目前,國際上常用的碳排放量化方法主要分為核算法和實測法。其中,核算法是指通過活動數據乘以排放因子或通過碳質量平衡來量化碳排放量;而實測法則是通過直接測量煙氣流量和煙氣中溫室氣體濃度來計算碳排放量。大量實踐表明,在有條件安裝連續排放監測系統(CEMS)的煙氣排口,使用實測法核算碳排放量,其數據準確性更高、實時性更強,而煙氣流量的在線監測是實測法的關鍵技術之一。目前,市面上廣泛使用...
2-21
一、《煤層氣(煤礦瓦斯)排放標準》修訂與甲烷排放控制甲烷是第二大溫室氣體,增溫潛勢高且壽命短,控制其排放對減緩全球變暖至關重要。中國作為甲烷排放大國,能源、農業和廢棄物處理是主要排放源。其中,煤礦生產活動占能源領域甲烷排放的80%,因此,煤礦甲烷排放控制成為了國家減排工作的關鍵環節。為加強甲烷排放控制,我國于2023年11月出臺《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方案》,提出將適時完善煤礦瓦斯排放標準。2024年12月1日,生態環境部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新修訂的《煤層氣(煤礦瓦斯)排...